談感情的峰回路轉 l Malaysia
- RedtravelHood
- May 8, 2022
- 5 min read
xing上一段遠距離以後,我知道自己沒有辦法再進行一次了。
傷心歸傷心,倒也不是死去活來,人終究活得下去的。回首我總覺得我錯得更多,不夠成熟,當時也許可以更好地溝通離別。但人生沒有早知道,我也覺得火車這一比喻恰如其分,有人上車,有人下車。
Joe是一個神奇的緣分。

約第一次見面時他和我說他不大會吃貝殼類的食物,就是海鮮減去魚這一個組別吧。本著帶初來乍到的他探索香港的想法,周日我還是把他帶去了中環的蓮香樓——香港老式點心茶樓, 啊我就以爲點心都是豬肉嘛.. 殊不知蝦餃都是蝦,燒賣也是蝦,還有一堆外國人不會吃的鳳爪和魚鰾HAHA
Joe還是很有風度地試了所有食物,也很誠實地說這些也許不是他最喜歡的食物 - 對,英式禮貌。飯後一起坐了他的第一趟叮叮車去金鐘添馬公園野餐。記得當時天氣涼爽,肯定也沒有熱情的太陽,不然他是會曬傷的,而我是一個覺得防曬霜是個myth的馬來西亞人。
和這一個人聊了一下午的天,只記得聊天是舒服的,剛好程度地有趣,雙方都有適當程度的發言和看法,我也很欣賞對方能尊重不同的意見。老實説,硬要回憶也有難度,就是舒服到沒有什麽强烈的印象。最後竟走回上環我很愛的Levain Bakery繼續聊,聊生活,聊家人,聊工作,聊麵包,聊食物中的甜酸苦辣咸,而後結束于他要回家吃晚餐上。回程的地鐵上,Joe the keen bean約了周六一起做酸種麵包(——天哪麵包狂我怎能拒絕)還不夠,他再約我周二紅磡海濱走走。
回家后我就卸載了dating apps,倒也不是因爲Joe——噢對,我們是聊天軟體上認識的。我曾經也覺得聊天軟體很怪或是很危險。但若是你對自身有一定的認識,知道自己在找尋什麽樣的性格特質,也懂得保護自己,或是覺得風險在可承受範圍内,不妨試一試擴展朋友圈。就算不是另一半,你總可以從他人身上看到不一樣的這個世界。回歸主題,我就是累了覺得check notification 和 texting很消磨時光。當時的想法是:另一半有也可以,沒有我一個人也很享受生活。

爾後我們在拉麵館約過一次,回他家和他的父母吃過飯——以亞洲人我的眼光來看,這太快了。Joe的父母Gray和Marie都是很friendly的父母,在我看來很恩愛。而我也相信孩子都是父母的模樣刻畫出來的,不禁對Joe更添了幾分好感。在這裏分享一下第一個文化差異:曾經對我來説,就是分喜不喜歡,然後在不在一起。他的文化裏有seeing, dating, exclusive, associate, in a relationship等等。分享文化差異也是有趣的地方,他可以耐心地和我解釋想法從何而來,我亦覺得看世界有很多不同的角度。几周内,我們談到了exclusivity ——definitely too keen, but why not!
第一個情人節,我們爬了山,大冬天地我跳進了鴨脷洲的池水。我織了條圍巾,他做了生巧克力和煮了一餐。他很喜歡煮,而我很喜歡評論食物以及發想食物創意。我想,我的感情中最重要的兩個因素就是溝通和對食物的熱愛吧。上一段感情以後,我也以爲不會再遇到對我這樣好的人,果然很難説。
這一年的很多周末與食物:
也沒有一帆風順的故事。遇到對的人,我是很樂意介紹給身邊的家人以及好朋友們的,正如Joe也會把我介紹給爺爺奶奶姑姑表哥表姐姐姐弟弟。受到他的啓發。他和我爸媽也通過電話,我爸媽果然是很chill的人也很樂見。我也很樂意把他介紹給在香港的親人們。當時我以爲在香港很要好的好朋友, 和我說了怎麽都忘不了的話:“對于Joe這個人,我一點都不感興趣,覺得這個人對我的一生一點關係也沒有,我不知道我爲什麽要認識他。”
老實説,從好朋友的嘴中説出來,這的確很傷人。我有段時間走不出來自己是哪裏做錯了。是我曾對她說我一點都不想瞭解她同住一屋簷下的男友,或是她帶回來的新朋友嗎?都不是。寫著一段話時,我才終於看清,也許對方只是沒有把我當朋友吧。她説的也沒錯,Joe不會再和她的一生有任何關係了。
遇到不關心你的人,盡了力對得起自己就好,請不要執著得到對方的認可。寫出來的這個當下,我終於能放手了。
回到Joe。今年年頭的一周年紀念,Joe收到好友邀約要回去當伴郎。去年底,我們就開始聊了他今年回英國的可能性。我是很樂見的,畢竟感情對我而言不應該是束縛,愛是樂於見到他的成長以及他在他開心的地方發展。而我,我想留在香港多一年半拿到永久居民,也沒有心力再談一場遠距離了。
聊時日期還不確定,好友的五月尾婚禮順勢敲了這根釘。三月香港疫情嚴重以及封城的可能性,再加上當時英國的航班是禁飛香港的,所以COVID-19讓每一個再見都有可能是永別。我們是幸運的,有不多但充裕的時間討論要怎麽走下去。我們一致決定遠距離不適合我們。我們也希望拿到永居以後未來有機會再在一起,所以這期間保持聯絡也有必要。經驗上我也深知,藕斷絲連是行不通的。
So, a clean break it is! 人生有很多不可控制的因素。盡人事,聼天命是我的相處之道。Joe的媽媽也很擔心我,我對她說: C'est la vie。
我們決定就好好珍惜在香港最後的時光,等他飛了之後就不聯絡了,一兩個月后再看怎麽樣。很難,畢竟是個朝夕相處的存在,但長痛不如短痛。一開始我們也做到了。
他走以後,公司依舊處於work from home的政策,而香港部分場所及郊外也尚未開放。無所適從與傷心是意料内的事。踐行Kevin回台灣時,他說“未來有太多不確定性了, 能做就做吧” 柯心也說我時候回家了。
一直對精神健康有關注的我也知道,這時候換個環境也許是好事,所以我就像公司申請了work from HOME。我私心很想探望馬來西亞的一些小島,like熱浪島,perhentian, 或是其他domestic travel。我真的很多很慶幸有這麽supportive的公司與同事,大家都能理解我的決定也普遍持贊成票。走之前我也和CEO見了一面,她也説家人是最重要的。同一周,香港-古晉的機票就臨時買下了。
再之後的故事都是幸運的。
回國的前一個晚上,我太想念Joe了,也知道情緒需要有排放的出口。我寫過日記,打過電話給妹妹,感謝現在的室友也陪我聊Joe。我心想他換回英國號碼以後,香港的whatsapp估計會停用吧。天才如我就想到whatsapp這個舊號碼,有種text他卻不用text他的好處。信息發到第7或8條,我突然看到"online",再看到"typing...",整個驚慌失措到把所有對話刪除,躲進被窩裏頭跟自己講“這不是真的!!"
幸也不幸,這都是真的。
Joe問我,我們可以聊天嗎?他再也受不了這種沉默了。我也很想他。那個凌晨,我們聊了一兩個小時,聊他的生活,聊我的生活。我跟他說,我要回馬來西亞了。我知道這不實際,但你是歡迎來找我的,他也很激動但我們都決定先冷靜一下好好想想。結束通話前,我問他,那現在怎麽辦?之後我們該做什麽 ?他說,你把這個壺打開,就不能關上了。
這之後,以下是Joe來馬來西亞的照片哈哈哈:
爲了省事,本想著他來的10+天都在西馬就好,和阿鳥聊了一后就腦子一熱買了回古晉的機票。真的很慶幸做了這件事。我們一起慶祝了妹妹的生日,去了樹屋,看了人緣,走了河濱公園,能和他分享我的童年我的家鄉很棒。時至今日,我都很佩服他決定飛11,000km來找我。
故事寫到這裏,對,我們決定遠距離了。
Comments